〖环保宣讲进高校〗热点环境话题引起师生共鸣!
近日,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指导,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与四川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服务中心主办的环保宣讲进高校第九场——“几个环境问题的思考”宣讲会在四川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此次宣讲会宣讲嘉宾是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宏研究员,他以三个热点环境问题的思考为命题,与川师大的同仁们展开讨论。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宏研究员,他以气候变化和全球治理带来的绩效;空气污染——雾霾;对待环境问题的知与行等三个命题展开宣讲和讨论。
首先,关于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治理思考,他讲,目前就“气候变暖”来讲全球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气候变暖是人为的;二是认为气候变暖是自然现象;三是认为气候变暖是伪命题。他分享到,去年之前,大家一致认为是气候变暖。但是,现在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上的表述都把气候变“暖”调整为气候变“化”。气候变化,这是一个中性词了,气候走向可能变暖,也可能变冷。他表示“科学上没有主流观点”是作为我们认识、看待气候变化的一个准则。气候变化不管是人为还是自然,气候变化是肯定的。既然气候在变化,就需要进行治理,关键在怎么治理?他指出,找准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碳排放。减少碳排放,降低温室气体的产生,而在减排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也可以减少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对其他污染物的减排,在客观上也起到了积极的协同作用。他表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谈环保,也无可厚非。
空气污染——雾霾。他指出,雾和霾是不同的概念。霾,正规名称是灰霾,是以PM2.5为代表的细颗粒物。雾,则是无害的自然现象。雾霾是怎样来的?他认为,主要是源于污染物排放和环境容量变化两大方面。雾霾怎么治理?他表示,目前常规手段有三项:查找主要来源;切断主要来源和增加环境容量。同时,他认为,源排放是内因,气象条件是外因。保护和发展不平衡造成复合型污染阶段,规划不当或造成了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局面。他希望,在新城镇化建设中,四川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审视或摒弃从原苏联学来的摊大饼的城市建设方式,因为我们的人口数量和幅员面积与其都有很大的不同。
对待环境问题的知与行。他总结环境意识形成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环境知识形成;二是通过一般了解形成;三是人云亦云形成。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他分析到,一种是客观理智、应对有方;一种是主观片面、患得患失;一种就是从众跟风、盲从盲动。他指出,对待环境问题的知与行就是:环境知识与环境意识匹配;政府、企业、个人的环境社会责任要明确;衡量是否完成社会责任的尺度应一致;是否完成社会责任应是处理环境公众事件的基本原则。最后,他呼吁大家对待环境问题要理性,以知识来驱动环境保护。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饶显周主持会议,他表示此次宣讲会对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都具有指导意义,并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能深入领会今天宣讲交流的内容,从而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四川师范大学师生约200人参加了此次宣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