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巡礼(十)四川省持久性污染物废水处理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持久性污染物废水处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四川师范大学建立,围绕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废水处理新材料和新技术新工艺展开研究,以实验室为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省内外相关领域优势单位和人员的合作交流,培养优秀创新型骨干人才和领军人才,为我省水污染与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一、实验室基本条件
依托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为实验室研究提供了9间实验室400m2,投入经费共1245万元,用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建设和实验室日常运行;组建单位成立了都江堰浓水研发中试实验室和重金属废水处理中试实验室,分别投入经费254万元和480万元。重点实验室经过2年的建设,引进青年骨干教师4人;实验室2人晋升教授职称,4人外出进修。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6名,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8人,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4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
一、科研成果与人才培养
(一)科研项目
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6项。与企业合作研发关于持久性废水处理、重金属废水处理项目各1项:“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工艺开发”,“高浓度重金属废水处理”。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四川省持久性污染物废水处理重点实验室成员在建设期共获准专利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
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2篇,其中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Nanoscale,Carbon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1篇;在中国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报,环境科学研究等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1篇。
(二)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1~3人晋升职称职务;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学、化学等专业研究生10~20名,培养环境工程、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400余名;培养省内环保专业的“技术骨干”、“进修学者”、“访问学者”至少10名,为四川省环保企业、环保生产企业、环保事业单位培养卓越的环保工程师数名。
研究生培养:在2016年和2017年共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生40余名。
本科生培养:在2016年和2017年共培养环境工程,材料科学和化学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200余名。
(三)成果转化
2015年底在都江堰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进行渗滤液浓缩液中试,通过实验积累数据、经验,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技术支撑。结合中试已经申请批准专利2项:(1)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处理方法(发明专利);(2)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处理装置(实用新型)。
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通过工程实验验证,总结相关工艺和技术方案,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一体化油气田废水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一种电镀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取得了大量一手工程实验验证数据,对于今后分析优化工艺方案,改进产品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