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巡礼(十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
依托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五地质队建立的四川省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旨在解决我省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关键问题,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相关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支持,推动技术中心成为我省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重金属识别调查与保护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组织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研究开发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和集成系统性的重要环境保护科研成果,推进产业化的发展。
一、工程技术中心技术装备
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选址都江堰市灌温路881号,实验室建设面积约800m2,前期建设经费约100万,实验设备投入约300万元。工程中心购置了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精密分析仪器,无人机、GPS定位仪等野外调查设备,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手持测距仪、GPS接受仪等先进测量设备,以及现场监测测试设备和现场施工设备如装载机、混凝土汽车泵、挖掘机、砼配料机、二次搅拌机、发电机、空压机、喷浆机、旋转式潜孔钻机、冲击式钻机等。同时具备了分析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元素的硬性条件,后续将陆续配齐相关设施,可测指标约60项。同时,405队正在积极申请CMA资质。
二、技术成果、专利
中心单位先后完成了四川、河南、贵州农业厅《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农业样品分析测试十万余件;完成四川米易、西昌等12个地区铂、钯、金等数万件样品分析测试工作;与四川省环科院合作,完成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土壤、岩石、水质等样品分析上万件,为震后灾区的重建和治理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撑;先后承担环境监测项目近100项,提供水和废水、大气和废气、噪声、生物生态、土壤底质固废、电离电磁辐射等六大类别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工作,为政府及企业对环境的管理和监测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为决策的制定进行了有力支撑,尤其是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综合实验研究方面成果显著。
先后发表专利数十项,如《一种利用锅炉粉煤灰去除制浆造纸生产废水中挥发酚的新方法》、《脱落酸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方法》、《鱼腥草在修复土壤铅污染中的应用》;实现成果转化数项,如《制药废水处理设施改造示范工程》、《龙蟒福生中试》,期间主持或参与完成论文著作百余篇,在环境领域具有丰富的科研技术储备,重点针对重金属固废处理处置及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与工程设计等。
科研成果转化为公开论文发布,2017年发表论文10余篇,涉及水、土、固废重金属污染及防治、重金属实验检测方法研究、水土环境污染及质量控制,为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三、研究开发项目
2017年在科研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的研究开发项目涉及水、土重金属污染调查、检测、修复治理等方面(表1)。
表1 2017年工程技术中心主要的研究开发项目